MIT white logo

专访助理教授李博:我愿与创新学院共同成长

文化上的无痕接榫,促成了李博和创新学院的结缘。而如何将MIT的文化传递给更多人,并提升学院的影响力,则是摆在他面前的重大课题。毕竟,对于同样年轻的李博和创新学院而言,所有的征程,都才刚起步呢。

                              1.追逐梦想

翻看李博的简历,会发现他的求学经历是一个典型的工科男成长路径。无论是本科阶段的上海交大还是硕士阶段的南洋理工,他就读的专业都是工学方向,涉及的领域也都与机械制造有关。这也让他养成了做事专注,执行力强,逻辑思维缜密,善于研究发现问题的习惯。

在硕士毕业后,李博进入了KLA-Tencor的新加坡分公司工作。他当时主要负责公司的一个主要产品的制造,期间也涉及到采购和供应商开发。

“当时我们的生产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都处于领先位置,但却存在着许多流程和协调方面的问题,经常影响到质量和交付,这让我和我的同事都非常苦恼。”李博回忆自己当初的困境时说道。

工科男的思维让李博很快从纠结中走出,转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业余时间,他开始查找资料并研究相关案例,并对世界知名的商学院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李博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放弃当时这份在外人看来前景与薪酬都不错的工作,继续深造。

说做就做的李博通过申请,最终被得克萨斯A&M大学梅斯商学院录取,选择的专业是供应链管理方向。这个当时困扰过他也激励过他的学科,如今成为他继续追逐的梦想。

“选择运营与供应链管理方向,一方面是在麻省理工读硕士时(李博在南洋理工就读的硕士学位是跟麻省理工学院合作的)修读过相关课程,另一方面是与自己的工作经验密切相关,我认识到供应链管理是一门很有生命力、系统性与实践性的学科。”李博这样向我们解释他的选择。

一个经典的例子:苹果公司首次发布iMac电脑时,提前预订了大量的感恩节购物季之前的空运运力以及时投放市场,与此形成对比的就是其竞争对手康柏电脑无法及时把产品运到零售商处,苹果公司因此在保障了供应链畅通的同时取得了显著的竞争优势。

在美国5年时间,李博在梅斯商学院一边攻读博士课程,一边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这个时期,他还在不少学术期刊发表了论文。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他也将自己的研究方向慢慢集中在供应链风险管理并以此为出发点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医疗资源配置、零售业库存管理、供应链云服务的竞争分析等。

                             2.使命召唤

2016年8月,李博拿到了自己的博士学位。毕业前夕,李博收到了多家跨国公司的邀请,但他不想继续在国外生活。在网上看到创新学院的招聘信息后,他毫不犹豫地递交了自己的简历。最终,他被创新学院录取,成为一名助理教授。

除了专业吻合和家庭因素,对创新学院的体制和愿景的认同以及为了在一个崭新的高水平国际化平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是促使李博做出决定的原因。

谈起自己的选择,李博时常感慨缘分在其间所扮演的神奇角色。攻读硕士期间,李博曾在MIT度过一段紧张而难忘的生活,也体会到MIT作为几所世界顶尖大学之一的精神与追求。MIT求学经历时间不长,却在他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创新学院作为麻省理工学院在中国共建的唯一一家供应链创新学院,MIT SCALE网络六大中心之一,对李博而言是难得的机会与挑战。作为MIT校友,他内心无比渴望MIT在中国取得更大的影响,而了解MIT的课程与研究体系,也有助于他在工作中更好地为创新学院引入顶尖的教育与科研资源。

“对我而言,加盟创新学院机是重续前缘,也是母校MIT对我的使命召唤。”李博感慨地说到。

今年2月,李博在时隔8年之后重返母校。周围的一切对他而言就像昨日的画面倒带重播。

踱步在美丽的查尔斯河畔,李博的思绪却无法像波光粼粼的湖面一样平静:8年前,他还是那个带着求学梦想的青葱少年,像一块海绵一样在这里拼命吸收最顶尖的专业知识;8年后,他以创新学院MNSCM项目学术主任的身份,在交通与物流中心交流学习,系统深入地了解了MIT 供应链管理硕士项目的授课方式、教学理念等,为的就是给学院的学生带来原汁原味的MIT课程。

在结束MIT近半年的学习后,李博在8月份重归故土并与相识多年的女友举行了婚礼。这个习惯了四处漂泊的北方汉子,在兜兜转转一圈后终于选择把家安在了宁波。

“每年都有不少城市找到MIT,希望与之开展合作。MIT在众多候选者里看中宁波,肯定有其缜密的考虑。宁波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世界一流的港口与高效的公共服务,也有着向高科技经济转化的强烈愿望与政府支持,我相信母校的选择。”李博的一往情深,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3.荣辱与共

不得不说,李博当时读博的选择很有预见性。差不多在15年前,供应链在中国还是一个相当陌生的概念,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这几年供应链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一个重要话题。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这对于广大供应链从业者而言无疑又是一个巨大的利好。

对此,李博也有着自己的看法。“随着跨国公司的进入与中国企业的全球扩张,中国的供应链越来越融入全球,也随着科技进步越来越复杂。”李博认为,随着很多行业日趋成熟,市场竞争白热化,存活下来的企业的技术水平也趋于接近,在这种情况下,供应链能力就成为决定胜负的杀手锏,能在成本、质量、速度等供应链指标上取得独特地位的企业将脱颖而出。

“国务院出台意见也将进一步规范供应链行业,其中一点提到将加快培养多层次供应链人次培养,某种程度上,也能吸引更多人选择供应链作为其未来的就业方向。”李博表示。

而创新学院作为一家教育与科研机构,培养人才是当仁不让的使命。学院MNSCM项目首届学生已经入学,9位学生分别来自不同的行业;而全部由国际学生组成的3C项目学员也即将来到学院上课。这一点,在李博看来正是创新学院学位项目巨大的吸引力所在。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使得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将自己的供应链分布在世界各地。这也对供应链管理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和遍布全球,拥有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伙伴进行团队合作。这一点,和我们学位项目的学员组成及其相似。我们在日常学习中给学员安排了大量的小组讨论、模拟实战、案例分析,就是为了训练并提升学员的跨文化沟通、商业谈判、领导力等软技能。”李博如是说。

除了教学之外,李博也承担了大量的科研工作。最近,李博在研究如何优化医保系统使得医院运营更加便捷这个课题。在MIT培训期间,他曾目睹马萨诸塞州州长德瓦尔·帕特里克亲自前往MIT颁布一项新的交通法规,因为州长先生看到MIT针对交通的一项研究促使他做出这个决定。这件事令当时也在场的李博非常触动。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也能为政府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提供切实可用的参考建议。

李博曾经供职的KLA-Tencor公司的一个拳头产品每台价格是两百多万美元,节省了库存就降低了大量的资金占用与其他成本。这样的例子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胜枚举,创新学院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帮助政府部门在决策时更加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也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大的价值。

这就是李博,一个说做就做,并要做到最好的工科男。他的教师生涯起点伴随着创新学院的正式运行,这也是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与学院共同成长。

人物名片:

李博,美国得克萨斯州A&M大学运营与供应链管理学博士,现任宁波(中国)供应链创新学院助理教授、MNSCM项目学术主任、麻省理工学院交通与物流中心兼职研究员。他曾任麻省理工学院交通与物流中心访问学者,也曾在美国得克萨斯州A&M大学梅斯商学院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他的研究方向为供应链风险管理在零售、医疗、云服务等领域的应用。

One response to “专访助理教授李博:我愿与创新学院共同成长”

Leave a Reply